轻型汽车后轮制动器是车辆制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主要用于减速或保持车辆静止。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因车型和制动类型而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鼓式制动器
- 结构:由制动鼓、制动蹄、制动分泵(轮缸)、回位弹簧及调节机构组成。制动蹄内侧覆盖摩擦片,制动时由液压推动分泵使蹄片外张,摩擦制动鼓内壁产生制动力。
- 特点:成本低、密封性好(防尘防水),但散热性较差,连续制动易出现热衰减。常见于经济型车辆后轮或商用车。
2. 盘式制动器
- 结构:核心部件包括制动盘、制动钳、摩擦片(刹车片)和液压活塞。制动时液压推动活塞夹紧制动盘,通过摩擦产生制动力。
- 分类:
- 浮钳式:单侧活塞,结构简单轻便,多用于轻型车。
- 固定钳式:双侧活塞,制动力更均匀,但成本较高。
- 优势:散热佳、响应快、维护方便,但成本高于鼓式,且手刹机构需额外设计(如加装鼓式驻车制动或电子手刹)。
3. 混合式制动系统
- 部分车型采用“前盘后鼓”组合,兼顾成本与性能。后轮鼓式制动器常集成驻车制动功能,简化结构。
4. 电子制动技术
- EPB(电子驻车制动):通过电机驱动后轮制动机构,取消传统手刹拉杆。
- 动能回收制动:新能源车中,电机反转作为发电机减速,后轮机械制动作为补充。
扩展知识:
制动力的分配:后轮制动力通常小于前轮(约20%-40%),避免制动时后轮先抱死导致甩尾。需通过比例阀或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动态调节。
材料发展:高性能车型采用通风盘、陶瓷复合材料以提升耐热性;摩擦片材料从石棉转向无石棉有机(NAO)、半金属或烧结金属。
维护要点:鼓式制动需定期清理磨损粉尘;盘式制动需检查刹车片厚度及盘面划痕。电子系统故障可能触发ABS或ESP报警。
制动器的选择与车辆定位、动力性能及成本密切相关,现代设计更注重轻量化与电控集成化。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