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确实需要冷却液和制动液,但具体需求与传统燃油车存在差异。以下是详细说明:
一、冷却液的必要性
1. 动力电池温控系统
电池组在充放电时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要通过液冷系统维持最佳工作温度(通常20-40℃)。冷却液在电池包内部管道循环,防止过热或过冷导致性能衰减或热失控。
2. 电驱系统散热
电机和电控单元的功率密度高,持续工作时温度可达120℃以上。专用冷却液可带走热量,避免永磁体退磁或IGBT模块失效。部分车型采用单独的电驱冷却回路。
3. 热管理集成设计
高端车型(如特斯拉)会将电池、电机、座舱采暖的冷却系统联动,采用乙二醇基溶液配合智能水泵和阀门实现精准控温。
二、制动液的关键作用
1. 液压制动系统基础
即便有能量回收减速,新能源汽车仍保留液压制动作为冗余。制动液传递踏板压力至卡钳,DOT4或DOT5.1级别是常见标准。
2. 高负荷工况需求
电动车自重较大(因电池重量),连续制动时制动液沸点需高于260℃,避免气阻导致制动失效。
3. 与再生制动协同
制动液系统需配合线控制动(如博世iBooster),在能量回收和机械制动间无缝切换,对液体流动性和抗腐蚀性要求更高。
三、特殊注意事项
绝缘要求:电动车冷却液需具备高绝缘性(电阻率>5MΩ·cm),防止高压部件短路。
低电导率:避免冷却液中离子腐蚀铝制电池箱体。
长效特性:部分厂商要求冷却液10年/20万公里免更换。
制动液吸水问题: hygroscopic特性可能导致含水量超标,需定期检测更换。
新能源车液体维护周期通常长于燃油车,但极端气候地区应缩短检查间隔。部分纯电车型会简化冷却系统(如风冷电池),但主流趋势仍是液冷方案。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