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动技术主要分为几个大类,涵盖传统机械制动、电子辅助制动以及新兴的混合制动技术,以下是详细分类和技术特点:
1. 摩擦制动技术
盘式制动器:通过制动卡钳夹紧旋转的制动盘产生摩擦,散热性好,抗热衰减能力强,多用于前轮或高性能车型。通风盘、打孔盘等变体能进一步提升散热性能。
鼓式制动器:利用制动蹄片压紧制动鼓内壁,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但散热较差,常见于商用车或经济型车辆后轮。
2. 电子辅助制动系统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通过高频点刹防止车轮锁死,保持转向能力,复杂路面(如湿滑、砂石)效果显著。
EBD(电子制动力分配):动态调整前后轴制动力比例,优化制动效率。
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综合控制制动和动力输出,纠正车辆侧滑或转向不足/过度。
线控制动(Brake-by-Wire):取消传统液压管路,通过电信号传递制动指令,响应更快,与自动驾驶系统兼容性高。
3. 能量回收制动(再生制动)
混动和电动车型通过电机反转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减少机械制动损耗。有两种形式:
滑行回收:松油门时自动介入。
制动回收:踩刹车时混合摩擦制动与电能回收。
4. 紧急制动辅助技术
AEB(自动紧急制动):通过雷达或摄像头识别碰撞风险并自动刹车。
陡坡缓降(HDC):越野场景下自动控制车速,驾驶员无需踩刹车。
5. 新型制动材料与技术
碳陶刹车盘:耐高温、重量轻,用于超跑或高性能车,但成本极高。
复合摩擦材料:制动片加入金属、陶瓷等成分,平衡耐磨性与噪音控制。
6. 液压与气压制动
乘用车液压制动:依赖制动液传递压力,需定期更换液体以防气阻。
商用车气压制动:利用压缩空气,适合重载车辆,但结构复杂。
未来趋势包括全线控制动与更高集成度的智能制动系统,例如通过车联网实现编队协同制动。制动技术正从单一安全功能向综合能源管理、自动驾驶协同方向发展。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