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的制动档配置因车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大多数共享汽车(尤其是新能源车型)通常采用以下制动相关设计:
1. 单踏板模式(动能回收制动)
许多电动共享汽车(如特斯拉、比亚迪等)配备强动能回收系统,松开加速踏板时电机反转发电,实现减速效果。此种模式下,制动踏板使用频率降低,但仍需在紧急制动时使用。
2. 传统制动档(P档)
自动挡共享汽车标配P(Parking)档,通过锁止变速箱实现驻车制动。部分车型需先挂P档再拉电子手刹(如北汽新能源),而部分车型挂P档后自动触发电子手刹(如小鹏G3)。
3. 电子手刹(EPB)
取代传统机械手刹,通过按钮触发,多数共享汽车在熄火或挂P档时自动启动。例如吉利几何A的EPB与AUTOHOLD联动,停车时自动锁止车轮。
4. AUTOHOLD自动驻车
拥堵路段或红灯时深踩刹车激活,解放右脚。大众共享车型(如ID.4)及广汽埃安部分车型均配备此功能。
5. 制动能量回收等级调节
高端车型(如蔚来ES6)允许用户选择回收强度:强回收模式下接近单踏板驾驶,弱回收则更接近燃油车滑行体验。
特殊情况意事项:
长坡道停车时建议先踩刹车→挂N档→拉手刹→再挂P档,避免变速箱齿轮受力。
冬季北方地区共享汽车可能因低温导致制动距离延长,需提前测试刹车响应。
部分老旧共享车型(如早期燃油车)可能保留机械手刹杆。
电动共享汽车普遍通过ibooster电控刹车系统实现与传统液压制动的无缝协同,驾驶员无需担心动能回收与机械制动的切换逻辑。但不同运营商车型差异较大,取车时应查看中控屏的驾驶模式说明或进行短距试刹。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