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轮制动系统是车辆底盘与主动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设计与前轮制动系统存在差异,主要承担提供稳定制动力和辅助驻车功能。现代乘用车的后轮制动通常采用鼓式制动或盘式制动两种形式,并集成驻车制动(手刹)功能。系统的工作依赖于液压、机械或电子控制单元的协同作用。
一、后轮制动系统的主要类型与工作原理
1. 鼓式制动(Drum Brakes)
鼓式制动是一种传统的封闭式制动系统。其主要部件包括制动鼓、制动蹄、轮缸、回位弹簧及调整机构。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主缸产生液压,压力通过制动管路传递至后轮的制动轮缸。轮缸活塞在液压作用下向外顶出,推动两个弧形制动蹄压紧随车轮旋转的制动鼓内壁。通过摩擦,将车轮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减速或停车。鼓式制动的优点是制动力强、成本低,且便于集成机械式驻车制动机构;缺点是散热性较差,热衰减现象明显。
2. 盘式制动(Disc Brakes)
盘式制动是现代汽车更常见的配置,尤其是在高性能车型上。其核心部件是制动卡钳、制动片和制动盘。制动时,液压推动卡钳内的活塞,使制动片夹紧旋转的制动盘两侧,产生摩擦力。后式制动系统通常还会集成一个驻车制动电机或一套小型鼓式机构(俗称“鼓刹碟”),专门用于实现驻车功能。盘式制动的优点是散热性能优异、响应线性、排水性好,制动稳定性高;缺点是成本相对较高,且驻车制动结构更复杂。
二、制动力的分配与电子控制系统
为确保制动时的车身稳定性(避免后轮过早抱死导致甩尾),现代汽车都配备了制动比例阀或更先进的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后者是ABS系统的一个子功能。EBD通过轮速传感器监测各车轮转速,动态调整通往后轮的制动液压力,在任何负载条件下都能实现最优的前后制动力分配。
三、驻车制动系统
后轮是驻车制动系统的主要执行对象。根据制动类型不同,其实现方式分为:
- 机械式:通过钢丝拉线直接拉动鼓式制动蹄或盘式制动卡钳上的杠杆机构实现机械锁止。
- 电子式(EPB):驾驶员操作按钮后,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后轮卡钳上的电机推动活塞,实现夹紧制动盘。该系统通常还具备Auto Hold(自动驻车)等扩展功能。
四、后轮制动系统关键部件功能对比
部件名称 | 鼓式制动系统 | 盘式制动系统 |
---|---|---|
主要旋转部件 | 制动鼓 | 制动盘 |
主要摩擦部件 | 制动蹄 | 制动片 |
动力执行机构 | 制动轮缸 | 制动卡钳(含活塞) |
散热性能 | 较差 | 优异 |
涉水后恢复性能 | 较慢 | 较快(易甩干) |
集成驻车制动难度 | 低(机械结构简单) | 高(需额外电机或鼓式机构) |
常见应用车型 | 经济型车、商用车后轮 | 主流乘用车、性能车 |
五、总结
汽车后轮制动是一个集成了行车制动与驻车制动功能的复杂系统。其技术演进从机械鼓刹向电子控制盘刹发展,核心目标是在保证足够制动效能的同时,通过电子系统(如EBD、EPB)的介入,极大提升制动时的车辆稳定性和安全性。定期检查制动片/蹄厚度、制动盘/鼓磨损情况以及制动液状态,是维持后轮制动系统正常工作的关键。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