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租赁属于合法经营活动,但需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具体要点如下:
1. 法律依据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汽车租赁业管理暂行规定》,轿车租赁业务需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并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
- 租赁公司须具备合法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明确包含“汽车租赁”项目,车辆产权清晰且登记在公司名下。
2. 经营资质要求
- 企业注册资本需满足地方规定(如部分城市要求100万元以上);
- 租赁车辆须办理《机动车行驶证》并投保交强险及商业第三者责任险;
- 从事分时租赁(共享汽车)的还需通过交通运输部门备案。
3. 租赁合同规范
- 合同需明确车辆用途、租期、费用、保险条款及违约责任。根据《民法典》,承租人不得擅自转租或从事非法营运,否则出租方有权终止合同并追责;
- 租车前应查验车辆状况登记表,避免返还时纠纷。
4. 特殊情形限制
- 个人车辆从事租赁属非法经营,常见于“黑租赁”,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 部分城市对非营运车辆转为租赁车辆设过渡期(如北京需申请“租赁性质”变更)。
5. 消费者权益注意事项
- 承租人需持有有效驾照,驾驶违章自行承担;
- 租赁公司不得强制销售高额保险或收取不合理押金(押金标准通常不超过车辆月租的20%)。
6. 行业监管动态
2021年《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服务管理办法》实施,要求建立车辆技术档案、24小时投诉渠道,并禁止租赁公司随车提供驾驶劳务(否则按非法营运查处)。
轿车租赁合法性的核心在于经营主体合规性与合同履行规范性。消费者应选择持证企业,留存交易凭证,避免通过社交平台交易无资质车辆。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