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动管路需要排空气。制动系统中的空气会严重影响制动性能,因为空气具有可压缩性,会导致制动踏板软绵无力、制动距离延长甚至制动失效。以下是关于制动管路排空气的详细说明:
1. 必要性
空气进入制动管路通常发生在更换刹车油、维修制动分泵或管路破损后。空气滞留会导致液压系统压力传递不均,需通过排气操作确保管路内完全充满制动液,保障制动力传递效率。
2. 排气方法
人工排气:需两人配合,一人踩制动踏板,另一人依次松开分泵排气螺栓排出含气泡的制动液,直至液体无气泡流出。
压力排气:使用专用设备从制动液罐加压,迫使空气从分泵排气口排出,效率更高且单人可操作。
真空排气:通过抽真空装置在排气口形成负压,吸出管路内的空气,适用于顽固气泡。
3. 关键步骤
按由远及近顺序排气(如右后→左后→右前→左前),确保长管路优先处理。
排气时需持续补充制动液,避免空气二次吸入。
使用原厂指定标号制动液(如DOT4),不同混用可能引发化学反应。
4. 扩展知识
部分高端车型配备电子排气程序(如ESP泵排气),需通过诊断仪激活泵内阀门才能彻底排空。
制动液吸水率每年约3%,含水量超过2.5%需更换并排气,因水分在高温下汽化会产生气阻。
ABS系统排气需在特定条件下触发阀体动作,常规方法无法排出模块内部气体。
5. 注意事项
排气后需测试踏板行程和硬度,必要时进行路试。若制动效能未恢复,可能为总泵密封失效或管路存在微泄漏。定期检查制动液液位及颜色变化(正常为淡黄色,变深提示氧化)。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