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液压制动系统的主要作用是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实现高效、稳定的减速和停车,同时兼具以下几项重要功能:
1. 力传递与放大
液压系统通过帕斯卡原理,利用制动主缸(总泵)将驾驶员踩踏踏板的力转化为液压压力,并通过制动液传递至分泵(轮缸)。由于液压管路中压力均匀分布,分泵的活塞面积通常大于主缸,从而实现力的放大,使得较小的踏板力能产生足够的制动力。
2. 多轮同步制动
液压系统通过并联的管路设计,确保四个车轮的制动器同步响应,避免因制动力分配不均导致车辆跑偏或失控。现代车型还会配合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进一步优化前后轮的制动力比例。
3. 辅助系统集成
液压制动是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SP(车身稳定系统)等电子控制功能的基础。这些系统通过液压调节器动态调整各轮缸压力,实现防滑、防锁死或纠正车身姿态。
4. 热衰减抵抗
高性能制动液具有高沸点特性,可减少连续制动时因摩擦生热导致的气阻现象(制动液汽化引发踏板“软绵”)。部分车型还会通过通风式制动盘或耐高温刹车片增强散热能力。
5. 冗余安全设计
双回路液压系统是主流配置,当某一回路失效(如管路破裂)时,另一回路仍能保持至少两个车轮的制动力,符合法规对制动安全性的强制要求。
6. 驻车制动联动
部分车型的电子手刹(EPB)通过液压系统实现,或与液压制动共用卡钳结构,简化机械部件的同时提高自动化水平。
扩展知识:
液压制动系统的性能受制动液 hygroscopicity(吸湿性)影响,含水量超标的制动液会降低沸点并腐蚀金属部件,需定期更换。此外,线控制动(Brake-by-Wire)技术的发展正逐步减少传统液压依赖,但仍需液压备份以满足功能安全标准。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