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动踏板总行程是指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踏板从初始位置到完全接触底板的总移动距离,通常包含自由行程和有效行程两部分。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制动踏板总行程的具体数值存在差异,以下是主要标准及对应要求:
标准/地区 | 制动踏板总行程要求 | 备注 |
---|---|---|
欧盟 ECE R132 | 总行程不得超过 300毫米(含自由行程和有效行程) | 适用于乘用车,需通过制动性能检测 |
中国 GB 18565 | 总行程不超过 280毫米(含自由行程) | 适用于M1类车辆,需符合GB 12676制动性能要求 |
美国 FMVSS 105 | 总行程不超过 280毫米(含自由行程) | 适用于轻型车辆,需满足制动响应时间要求 |
日本 JIS D1401 | 总行程不超过 250-300毫米(根据不同车型调整) | 强调制动踏板手感与行程的一致性 |
实际应用中,制动踏板总行程还受以下因素影响:
1. 制动系统类型:液压制动系统通常比气压系统行程更短,电控制动系统(如iBooster)可通过软件调节行程长度。
2. 车型差异:紧凑型车因制动器尺寸较小,总行程一般为240-280mm;SUV或大型车可能达到300-350mm。
3. 自由行程设计:现代车辆普遍保留30-50mm的自由行程,用于补偿制动管路弹性形变和助力器响应延迟。
4. 驾驶习惯:部分驾驶员习惯性将踏板踩至极限位置,但标准要求踏板应能在有效行程内提供足够的制动力。
在制动性能测试中,总行程需结合以下参数综合评估:
制动踏板力:通常要求有效行程内踏板力不超过300N(乘用车)。
制动响应时间:从驾驶员开始踩踏到制动器生效的时间需控制在0.5秒内。
踏板行程与制动力关系:采用非线性踏板力特性设计,确保低踏板力对应低制动力,高踏板力对应高制动力。
制造商通常通过优化制动系统设计和材料选择来控制总行程,例如:
• 使用轻量化制动助力器降低自由行程
• 采用多级制动管路弹性补偿技术
• 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调节踏板行程与制动力的匹配关系
• 在制动踏板结构中增加行程限制器(行程开关)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