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府通过多种政策措施和市场手段支持国产车销量,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及其背景分析:
1. 税收优惠与补贴政策
- 韩国对国产车(如现代、起亚)实施购置税减免、环保车补贴等政策。例如,购买电动车或氢能源车时可享受最高1000万韩元(约合5.3万元)的补贴,同时国产车购置税率低于进口车。
- 进口车需缴纳高额关税(通常为8%)和个别消费税,而本土品牌可享受免税或低税待遇。
2. 政府采购与公共领域推广
- 政府机构、公共事业单位优先采购国产车,出租车、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也倾向于本土品牌。例如,首尔市计划2030年前将全部公交车替换为国产电动车(如现代“Elec City”)。
3. 消费文化引导与民族品牌认同
- 通过媒体宣传强调“爱国消费”(类似韩国“身土不二”理念),塑造本土品牌的高性价比形象。韩国消费者普遍认为国产车更适应本土路况,且售后网络完善。
- 车企推出本土专属车型(如现代“Porter”货车),针对韩国市场需求优化设计。
4. 贸易壁垒与非关税限制
- 通过技术标准(如排放认证)、安全检查等隐性壁垒增加进口车销售成本。例如,韩国要求进口车提交额外的环保测试数据,流程耗时且费用高昂。
- 进口车需强制加装本土导航系统(韩国法律要求),变相提高价格。
5. 产业链保护与研发支持
- 政府资助本土车企研发电池、自动驾驶等技术。例如,三星SDI和SK创新获得补贴以扩大电动车电池产能,确保国产车供应链优势。
- 通过《碳中和法案》推动国产新能源车发展,计划2030年电动车占新车销量30%。
6. 金融与贷款支持
- 国产车购买者可享受低息贷款,银行与车企合作推出金融方案(如现代Capital的零首付购车)。进口车贷款利率通常高出1-2个百分点。
扩展知识:韩国汽车产业贡献了约12%的GDP,政府将车企视为经济支柱。2022年,本土品牌占韩国市场92%份额(现代+起亚占80%),远超进口车(奔驰、宝马合计6%)。这种高度保护政策虽受WTO争议,但有效维护了产业竞争力。不过,韩国年轻人近年对进口车偏好上升,政府正通过新能源转型巩固本土优势。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