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轮胎气压的标准值主要由车辆制造商根据车型、载重和轮胎规格设定,通常可在以下位置找到标注:
1. 车辆用户手册:最权威的参考来源,明确标注冷胎状态下的标准气压(单位通常为bar或psi)。
2. 车身标识:常见于驾驶侧车门框、油箱盖或手套箱内,部分车型会区分空载和满载气压值。
3. 轮胎侧面:标注的是轮胎最大耐受气压(MAX PRESS),但此为安全上限,不可直接用作日常充气标准。
关键注意事项:
1. 冷胎测量:停车3小时以上或行驶不超过2公里时测量,胎温上升会导致气压升高10%左右。
2. 季节性调整:
- 冬季:气温每降10°C,胎压会下降7-14kPa(1-2psi),需适当补气。
- 夏季:高温行驶时胎压可能上升20%,但不应刻意放气,需以冷胎气压为准。
3. 载重需求:
- 长途行驶或满载时,可参照手册调高后轮气压(通常增加0.2-0.3bar)。
- 备胎气压需比标准值高0.5bar左右(长期储存防慢性漏气)。
气压偏差的危害:
过低气压(低于标准20%以上):
- 胎肩磨损加剧,油耗增加5%-10%
- 内部帘布层易疲劳断裂,高温下可能爆胎
过高气压(超过标准30%以上):
- 胎面中心磨损显著,抓地力下降
- 颠簸感增强,悬挂系统负荷加大
附加建议:
使用机械气压表定期校准(电子胎压监测可能有±0.1bar误差)。
改装轮胎需重新计算气压,扁平比低于50的高性能胎通常需提高0.2-0.5bar。
防爆胎(RFT)在缺气状态下仍需按标准充气,不可因结构强化而降低气压。
正确胎压可延长轮胎寿命20%-30%,建议至少每月检查一次,长途前必检。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