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是车辆的核心动力装置,其结构复杂且各部件协同工作以实现能量转换。以下是主要构造部件及其作用的详细分析:
1. 气缸体
发动机的骨架,通常由铸铁或铝合金铸造而成,内部包含气缸孔、冷却水道和润滑油道。其作用是支撑曲轴、活塞等运动部件,并承受燃烧过程产生的高温和高压。
2. 气缸盖
安装在气缸体顶部,与活塞共同形成燃烧室。集成进排气门、火花塞(汽油机)或喷油器(柴油机),负责气体流动控制和密封燃烧室。现代发动机的气缸盖多采用铝合金以减轻重量。
3. 活塞与连杆
活塞在气缸内做往复运动,通过连杆将线性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活塞环分为气环(密封燃烧室)和油环(刮除缸壁多余机油),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压缩比和润滑效率。
4. 曲轴与飞轮
曲轴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动力,通过平衡轴降低振动。飞轮存储惯性能量,保证运转平稳,同时连接离合器或变矩器传递动力。
5. 配气机构
包括凸轮轴、气门、正时链条/皮带等。通过控制进排气门开闭时间(配气相位)优化进气效率,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如VTEC、DVVT)可进一步提升不同转速下的性能。
6. 燃油系统
汽油机采用电控喷油嘴(缸内直喷或歧管喷射),柴油机使用高压共轨系统。燃油泵维持稳定油压,空燃比传感器实时反馈数据给ECU以实现精准控制。
7. 润滑系统
由机油泵、滤清器、油底壳组成,采用压力润滑(主轴承、连杆轴承)与飞溅润滑(气缸壁)结合的方式,减少摩擦并带走部件热量。
8. 冷却系统
水泵推动冷却液循环,散热器和风扇进行热交换。节温器调节大小循环路径,保证发动机快速暖机并维持90℃左右最佳工作温度。
9. 点火系统(汽油机)
高压线圈将12V电压升至万伏级,通过火花塞点燃混合气。现代系统采用独立点火线圈,点火时机由ECU根据爆震传感器数据动态调整。
10. 涡轮增压器
利用废气驱动涡轮增加进气压力,中冷器降低进气温度以提高密度。双涡管设计可减少涡轮迟滞,电动增压器进一步改善低转速响应。
11. 发动机管理系统(ECU)
通过各类传感器(氧传感器、爆震传感器等)采集数据,实时调控喷油量、点火时机、气门开度等参数,兼顾动力输出与排放控制。
其他关键设计包括:
可变进气歧管:通过改变进气道长度优化不同转速下的进气涡流。
Start-Stop系统:怠速时自动熄火以降低油耗。
EGR阀:将部分废气引入燃烧室降低氮氧化物排放。
发动机技术持续演进,缸内直喷、稀薄燃烧、热管理模块等创新不断突破效率极限,同时满足环保法规要求。未来混动系统和氢燃料技术或将进一步重构发动机的设计逻辑。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