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动器是车辆制动系统的核心部件,主要通过摩擦将动能转化为热能以实现减速或停车。根据结构和工作原理,制动器主要分为以下类型及其特点:
1. 盘式制动器(碟刹)
- 结构:由制动盘(转子)、制动钳、摩擦片(刹车片)和液压活塞组成。制动盘通常为铸铁或碳陶瓷材质,固定在轮毂上随车轮旋转。
- 工作原理:制动时,液压推动活塞挤压摩擦片夹紧制动盘,产生摩擦制动力。
- 优点:散热性能好,抗热衰退性强,响应速度快,适合高速或频繁制动场景(如乘用车前轮)。
- 扩展:高性能车型可能采用通风盘或打孔盘增强散热,赛车甚至使用碳碳复合材料。
2. 鼓式制动器
- 结构:包括制动鼓、制动蹄、回位弹簧和轮缸,制动鼓与车轮相连,内部装有可扩张的制动蹄。
- 工作原理:液压推动轮缸使制动蹄外扩,与旋转的制动鼓内壁摩擦产生制动力。
- 优点:制动力大,成本低,多用于商用车辆后轮或经济型车。
- 缺点:散热差,连续制动易热衰退,涉水后效能下降明显。
3. 特殊类型制动器
- 电子机械制动(EMB):通过电机直接驱动制动钳,取消液压系统,实现线控制动(如特斯拉Cybertruck部分配置)。
- 再生制动:新能源车专属,利用电动机反转发电回收动能,减少机械制动器磨损。
材料与技术发展:
摩擦片多为非石棉有机材料(NAO)或金属烧结材质,高温时需保持稳定摩擦系数。
部分超跑采用碳陶制动盘(如保时捷PCCB),耐高温且重量轻,但成本极高。
制动器性能直接影响行车安全,需定期检查磨损情况,尤其注意刹车片厚度和制动液状态。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