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中的行车制动率是衡量车辆制动性能的核心指标之一,它反映了车辆在指定条件下制动时,所有车轮产生的制动力之和与其所受重力(或质量)的比值。该参数直接关系到车辆的行驶安全,是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的必检项目。
行车制动率的计算公式依据国家标准GB 38900-2020《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制定,其核心定义如下:
行车制动率 = (各轮制动力之和 / 整车重量) × 100%
其中:
• 各轮制动力之和:指车辆在制动检验台上测得的左、右前轮制动力与左、右后轮制动力(如有)的加总值,单位为牛顿(N)或千牛(kN)。
• 整车重量:通常指的是车辆的整备质量(即空车重量)或轴荷(对于分轴检测时),单位为千克(kg)或吨(t)。在计算时需注意单位统一,通常将质量(kg)乘以重力加速度g(约9.8 m/s²)转换为力(N),即:整车重量产生的重力 = 整备质量 × g。
因此,公式在实践中常写为:行车制动率 = [Σ制动力 / (整备质量 × g)] × 100%
根据GB 38900-2020标准,对于台试检验(即在制动检验台上测试),行车制动率的合格限值要求如下表所示:
车辆类型 | 行车制动率限值 | 备注 |
---|---|---|
乘用车、总质量≤3.5t的货车 | ≥60% | — |
其他总质量≤3.5t的车辆 | ≥60% | — |
铰接客车、货车 | ≥55% | — |
三轮汽车 | ≥60% | — |
摩托车 | ≥55% | — |
其他车辆 | ≥60% | — |
示例计算:某辆整备质量为1.5吨(1500 kg)的乘用车,在制动检验台上测得其前轮制动力之和为6500 N,后轮制动力之和为3500 N。
• 总制动力 Σ制动力 = 6500 N + 3500 N = 10000 N
• 整车重力 = 整备质量 × g = 1500 kg × 9.8 m/s² = 14700 N
• 行车制动率 = (10000 N / 14700 N) × 100% ≈ 68.03%
该值大于标准要求的60%,因此该项制动性能合格。
扩展说明:行车制动率测试是车辆制动性能检测的一部分,通常在滚筒反力式或平板式制动检验台上进行。测试时,车辆被驱动至规定车速,然后踩下制动踏板,台体测量各轮制动力。除了行车制动率,同次检验还会考核制动不平衡率(同轴左右轮制动力最大差值占比)、驻车制动率以及阻滞率(拖滞力)等参数,以确保制动系统全面达标。
需要注意的是,该计算和合格标准主要适用于台试检验。对于采用路试检验(如制动距离测试)的车辆,其性能评判标准不同,但核心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保障车辆具备充足、稳定且平衡的制动力。
综上所述,行车制动率的计算是一个将实测制动力与车辆重力相比较的标准化过程,其数值必须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方为合格。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