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上的槽状结构通常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1. 纵梁槽型结构
底盘纵梁通常采用U型或C型槽钢设计,这种结构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轻重量,是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架的核心受力部件。纵梁槽内可能布置线路或加强筋,部分越野车型会做防腐防石击处理。
2. 排水槽/导流槽
多见于车架或车身底部,用于引导雨水、融雪水排出。车门底部排水孔常与导流槽连通,新能源车电池包周边通常设计多重导流槽防止积水腐蚀。
3. 传动轴通道(凸起槽)
后驱车型底盘中央的隧道状隆起结构,容纳传动轴通过。全时四驱车型该部位通常更高,部分车型会在此设置隔音隔热层。
4. 线束保护槽
底盘线束通过的专属凹槽,常见于新能源车高压线束布置区域,采用工程塑料或金属材质,部分带有防水密封设计。
5. 加强结构槽
某些性能车在副车架连接处设置的力学引导槽,通过特定形状的凹槽分散应力。铝合金底盘常见此设计,如奥迪ASF空间框架结构。
6. 空气动力学导流槽
性能车或新能源车底盘的主动导流系统,如特斯拉Model S Plaid前部的气流引导槽,可降低风阻系数0.01-0.03。
现代汽车的槽状结构普遍采用液压成型工艺,部分豪华品牌会使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电动平台车型的槽型设计更注重电池防护,通常会整合冷却液管道槽和碰撞吸能结构。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