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在控制力方面的表现近年来有显著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底盘调校与悬挂系统
主流自主品牌(如吉利、长安、比亚迪)通过与国际工程团队合作或自主研发,底盘操控性大幅进步。例如,吉利CMA架构下的车型(如星越L)采用欧系调校风格,侧倾抑制和转向精准度接近合资水平;比亚迪海豹标配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挂,操控稳定性显著优于同级燃油车。
2. 电子控制系统的突破
电动化转型带来技术优势:
- 新能源车型普遍配备博世ESP 9.3系统,响应速度达毫秒级;
- 智能扭矩分配系统(如长城Hi4的四驱技术)可实现前后轴扭矩0:100-100:0无级切换;
- 蔚来ET7的ICC底盘域控制器整合空气悬挂、线控制动等模块,控制精度提升30%。
3. 线控技术的应用
高端车型开始装备线控转向(如智己L7)和线控制动(比亚迪iTAC),吉利极氪001 FR甚至实现扭矩矢量分配,弯道极限抓地力提升15%。这些技术以往仅见于保时捷等豪华品牌。
4. 大数据优化与AI控制
蔚来通过FOTA累计更新超过200项底盘参数,小鹏G9的XSUC智能底盘系统能根据路况实时调整阻尼。理想魔毯空气悬挂2.0利用路面预瞄技术,提前0.5秒调整悬架硬度。
5. 赛事验证与技术反哺
领克03 TCR赛车三次夺得WTCR冠军,其量产版03+ Cyan定制版采用相同悬挂几何设计;红旗S9超跑项目研发的主动式尾翼技术已下放至E-HS9。
当前差距集中在转向手感标定(部分车型存在电子味过浓)、极限工况下ESP介入逻辑等细节,但长安深蓝SL03等车型已能实现麋鹿测试82km/h的成绩,超越同级合资车型。未来随着2025年国内线控转向标准落地,控制力或将实现代际领先。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