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取消雾灯的原因涉及多重因素,包括技术迭代、法规调整、设计优化以及成本控制等。以下是具体分析:
1. LED技术的普及
现代车型普遍采用高亮度LED日间行车灯和矩阵式大灯,其照明强度和穿透力已接近或超过传统雾灯。例如,部分LED光源在雨雾天气可通过色温调整(如切换为3000K黄光)实现类似雾灯的散射效果,同时集成度更高,减少车身外部开孔。
2. 空气动力学与设计简化
取消独立雾灯可降低前包围开孔数量,优化风阻系数(Cd值提升约0.01-0.03),对电动车续航尤为重要。同时,一体式前脸设计更符合现代审美趋势,如比亚迪“龙颜”设计语言通过灯带替代传统雾灯区块。
3. 法规适应性变化
中国GB 4785-2019《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中,雾灯并非强制配置。欧盟ECE R48法规同样允许以其他光源(如自适应大灯)替代雾灯功能,厂家可通过光学认证实现合规。
4. 成本与维修经济性
每对雾灯涉及壳体、线束、继电器等约15-20个零件,取消后可节省单车成本200-500元。对于年产50万辆的车型,理论年节约成本可达1-2.5亿元。
5. 智能驾驶的硬件整合
前杠区域需预留毫米波雷达(77GHz)、超声波传感器(12MHz)等ADAS硬件空间。取消雾灯可避免电磁干扰(EMI),同时简化自动驾驶系统的标定流程。
补充知识:
部分高端车型采用“全气候灯”(All-Weather Light)技术,通过前大灯投射特殊光型(如宽幅近光)替代雾灯。
美国FMVSS 108法规仍强制要求雾灯,这解释了部分出口车型保留雾灯的设计差异。
后雾灯因欧盟法规要求(至少1个,功率21W以上),在国产车中普遍保留。
这一变化反映了汽车工业从单一功能件向集成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但也存在争议,如西南多雾山区用户仍倾向于选装独立雾灯。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