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汽车采用的变速箱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每种类型在结构、效率和应用场景上各有特点:
1. 手动变速箱(MT - Manual Transmission)
原理与特点:需驾驶员手动操作离合器和换挡杆,通过齿轮组直接传递动力,结构简单且维护成本低。
传动效率:机械效率高达98%,动力损耗极小。
适用场景:经济型车辆、驾驶爱好者车型或商用车型(如卡车),但在中国市场占比逐年下降。
技术延伸:部分高性能车型配备降挡自动补油功能(Rev-matching),提升换挡平顺性。
2. 自动变速箱(AT - Automatic Transmission)
结构与演变:传统AT由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组和电控系统组成,挡位数从4速发展到10速(如福特10R80)。液力变矩器通过液压油传递动力,实现柔性连接,但存在5%-10%的动力损耗。
技术升级:采用锁止离合器(Lock-up Clutch)减少高速巡航时的能量损失,现代AT锁止范围已覆盖80%以上工况。
品牌案例:采埃孚(ZF)8HP系列广泛应用于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支持毫秒级换挡。
3. 双离合变速箱(DCT - Dual-Clutch Transmission)
工作原理:奇数挡与偶数挡分属两个离合器管理,换挡时预啮合下一挡位,换挡速度可快至100毫秒。
细分类型:
- 湿式DCT:离合器浸泡在油液中(如大众DQ500),承受扭矩大(可达600N·m),散热性好,用于高性能车型。
- 干式DCT:结构紧凑(如比亚迪6DT25),但散热能力有限,适合小排量发动机。
挑战:低速蠕行时易出现顿挫,需优化控制逻辑。
4. 无级变速箱(CVT -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核心部件:由钢带、锥形轮和液压系统构成,通过改变锥轮间距实现无级变速,传动比连续可变。
优势:发动机可长期保持最佳工况,油耗比AT降低5%-10%。日系品牌(如丰田Direct Shift-CVT)新增起步齿轮,改善低速响应。
局限:大扭矩场景下钢带易打滑,多用于家用车(如日产轩逸)。
5. 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DHT - Dedicated Hybrid Transmission)
集成化设计:融合电机、变速机构和离合装置,如比亚迪DM-i的E-CVT(实际为单挡减速器),或长城柠檬DHT的2挡结构。
工作模式:支持纯电、串联(增程)、并联和直驱,通过智能切换实现油耗优化(例如本田i-MMD城市工况热效率达41%)。
其他特殊类型:
AMT( Automated Manual Transmission):在MT基础上加装电控换挡机构,低成本方案(如五菱宏光部分车型),但平顺性较差。
电动车单速变速器:因电机高效区间广,通常仅需固定齿比减速箱(如特斯拉Model 3减速比9:1)。
技术趋势:
多挡位化:AT/DCT向更多挡位发展以提升经济性(奔驰9AT、保时捷8DCT)。
电气化集成:混动车型采用P2/P3电机布局,如大众DQ400e(6DCT+电机)。
线控技术:取消机械连接(如特斯拉Cybertruck潜在应用的线控换挡)。
变速箱选择需权衡成本、效率和驾驶需求,未来市场将呈现多元化并存格局。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