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使用旧的发动机机油弊大于利,长期使用可能对发动机造成多重损害,以下是具体分析:
1. 润滑性能下降
旧机油因长期高温氧化和机械剪切作用,基础油分子结构会断裂,添加剂(如抗磨剂、清净分散剂)逐渐消耗。这会导致油膜强度降低,增加金属部件间的摩擦,加速凸轮轴、曲轴等关键部件的磨损。实验表明,行驶5000公里后的机油,其润滑性能可能下降30%以上。
2. 积碳与油泥堆积
旧机油中的清净分散剂失效后,无法悬浮燃烧产生的碳颗粒和金属碎屑。这些杂质会沉积在油底壳、活塞环等部位,形成油泥。严重时可能堵塞机油泵滤网,导致润滑系统供油不足。例如,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涡轮轴承若因油泥堵塞缺油,可能引发高温烧蚀故障。
3. 酸腐蚀风险
机油氧化后会产生有机酸,尤其是柴油机或短途行驶车辆,未燃尽的硫化物与水蒸气结合形成。旧机油总碱值(TBN)逐渐耗尽,中和酸能力下降。曲轴箱内酸性环境会腐蚀铜铅合金轴瓦等部件,某些案例中,酸腐蚀导致的轴瓦间隙增大会引发敲缸异响。
4. 冷却与清洁功能衰减
新机油能带走发动机约40%的热量,但旧机油粘度变化(通常增稠)会降低循环速率,影响散热效率。同时,积碳附着在活塞顶部可能引发表面点火,造成爆震。大众EA888发动机曾因机油老化导致的积碳问题频发,需定期进行核桃砂清洗。
5. 密封性改变
矿物油老化后粘度上升可能暂时改善气缸密封,但对搭载可变正时系统的车型(如丰田VVT-i),旧机油流动性不足会导致液压挺柱响应迟滞,出现冷启动异响或正时链条跳齿风险。
6. 污染物超标
使用旧机油时,燃油稀释现象(尤其直喷发动机)会使机油被汽油污染,闪点降低。若机油中含汽油比例超3%,可能引发润滑失效。宝马N20发动机曾因此出现轴瓦异常磨损的集体投诉。
建议严格遵循厂商保养周期,极端工况(如高原、沙尘、频繁启停)应提前更换。若临时应急添加旧机油,需确保是同型号且未混用不同品牌,但行驶不超过500公里后应立即更换。机油颜色变深未必代表失效,但若出现焦糊味或金属屑,必须立即停机检修。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