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MPV未在中国生产的原因涉及多方面因素:
1. 市场需求与产品定位差异
中国市场对MPV的需求结构呈现两极分化:高端商务市场由别克GL8主导,中低端市场以五菱宏光等本土车型为主。日产的Serena、Elgrand等MPV车型在日本主打家用和小型商用场景,与中国消费者偏好“大空间、高配置”的MPV需求存在错位。2022年中国MPV市场总销量仅占乘用车市场的5%,细分领域竞争激烈。
2. 成本与利润考量
合资车企需分摊利润给中方伙伴,而MPV细分市场体量有限。以丰田赛那为例,国产后月均销量约5000台,不及SUV车型零头。日产在华产能更倾向于投入楼兰、奇骏等SUV车型,其单车利润率可达MPV的1.5-2倍。
3. 政策法规限制
中国双积分政策对车企平均油耗要求严格。日产MPV多搭载2.0L以上自吸发动机,WLTC工况油耗普遍超7L/100km,国产后将大幅拉高企业平均油耗值。目前日产在华新能源积分主要靠轩逸·电驱版维系,难以支撑高油耗车型引入。
4. 本土化改造难度
日本MPV普遍采用窄车身设计(如Serena车宽仅1740mm),不符合中国消费者对宽体MPV(车宽普遍超1850mm)的偏好。改造需要重新开发底盘和车身结构,预估研发成本超3亿元,投资回报周期过长。
5. 品牌战略选择
日产全球"Nissan NEXT"计划收缩非核心市场业务,2021年已退出韩国市场。中国作为其最大单一市场(占比30%),资源集中投向纯电(如Ariya)和SUV产品线。MPV产品未被纳入东风日产2025年前发布的12款新车规划。
6. 渠道适应性挑战
日产在华经销商网络更擅长销售家用轿车和SUV,缺乏高端MPV的售前展示和售后服务体系。对比别克GL8采用的专属服务顾问体系,日产若国产MPV需额外投入渠道培训成本。
从行业趋势看,新能源MPV正在崛起(如腾势D9月销破万),但日产e-POWER混动系统在MPV平台适配尚不成熟。未来若引入,更可能通过进口试水(如Elgrand e-POWER平行进口),待市场成熟后再考虑国产化。当前日产在华首要任务是稳住下滑的燃油车基本盘,并加速电动化转型,MPV这类 niche 产品并非战略优先级。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