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对国产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产业政策引导
- 通过《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文件明确支持自主品牌汽车技术突破与市场化应用,重点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研发与产业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研发补贴等激励措施。
2. 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
- 新能源汽车领域曾实施购置补贴政策(2022年底终止,但部分地方仍延续置换补贴),同时对国产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至2025年底。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降低创新成本。
3. 基础设施与市场推广
- 政府主导建设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并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如公交、出租车优先采购国产新能源车型)。部分城市对国产新能源车给予牌照优惠、路权优先等支持。
4. 技术研发支持
- 通过“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专项资助车企与科研机构联合攻关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成立国家级创新中心(如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整合产业链资源。
5. 贸易保护与采购倾斜
- 部分地方政府在公务车采购中设定国产化比例要求,限制外资品牌竞标。《中国制造2025》将新能源汽车列为重点领域,推动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替代。
6. 金融与资本支持
-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汽车产业链投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如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科创板为国产汽车芯片、智能驾驶等关联企业开辟融资渠道。
补充知识:国产车(如比亚迪、吉利、蔚来等)在政策助力下已实现部分技术反超,例如比亚迪刀片电池、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等。但芯片、高端材料等领域仍需突破,政策正逐步向“补短板”倾斜。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