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车后挂轮胎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地形、车辆负载、使用频率等因素。以下是几种常见方案及技术要点:
1. 全尺寸备胎(推荐主流方案)
- 优点:与原车轮胎规格完全一致,紧急替换时不影响四驱系统平衡;适用于长距离无人区穿越或极端地形。
- 缺点:重量大(通常20-30kg),需强化后备胎架承重结构;可能遮挡尾部视野或车牌。
- 适配场景:硬派越野车(如牧马人、陆地巡洋舰)常在尾门或后杠集成专用支架。
2. 非全尺寸备胎(临时应急)
- 优点:轻量化,节省空间;适合城市SUV或轻度越野。
- 缺点:限速(通常80km/h以下),仅作短途应急;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差速器磨损。
3. 泥地胎/全地形胎(功能性强化)
- 泥地胎(MT胎):深花纹、高排泥性,适合沼泽、岩石路段,但公路噪音大,建议仅作备用。
- 全地形胎(AT胎):折中选择,如百路驰KO2、固铂AT3,兼顾公路与越野,适合多数长途穿越。
4. 双备胎策略(极端环境)
- 荒漠或多岩石地带可同时悬挂全尺寸备胎+应急补胎工具,例如:
- 主备胎:AT/MT胎应对复杂地形;
- 副备胎:轻量化临时胎节省负载。
5. 外挂轮胎架改装注意事项
- 承重测试:后杠或尾门支架需支持动态冲击(如越野颠簸);
- 法规合规:备胎不得遮挡尾灯、号牌,部分地区要求备胎宽度不超车身;
- 防盗设计:加装锁具防止轮胎被盗。
扩展知识:轮胎匹配与维护
- 胎压监测:备胎也需定期检查气压,避免长期闲置老化;
- 四轮换位:若备胎参与轮换(全尺寸),需保持花纹深度一致;
- 材质选择:钢制轮毂备胎更耐冲击,但铝合金轮毂减重且散热佳。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重度越野建议全尺寸MT胎+加固支架,城市周边则可精简配置。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