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跑车比赛的积分制度因赛事类型和主办方规则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主要赛事的积分体系说明及扩展内容:
1. FIA世界耐力锦标赛(WEC)
积分分配:前10名完赛车组可获得积分(25-18-15-12-10-8-6-4-2-1),较F1更注重完赛稳定性。
分站特点:勒芒24小时双倍积分,凸显赛事重要性。
LMP与GT组别:原型车与GT组独立积分,各设年度冠军。
2. IMSA WeatherTech锦标赛(北美)
多分段积分:赛事分段(如戴通纳24小时)可能按阶段授予积分。
组别细分:DPi、LMP2、GTD Pro等组别分别计算积分,且积分与参赛车队规模相关。
3. GT世界挑战赛(原Blancpain GT系列)
双赛积分制:每站设两回合正赛,单场前10名得分(25-18-15-12-10-8-6-4-2-1)。
银杯/Pro-Am积分:业余车手组合有独立排名体系。
积分规则扩展知识
历史演变:早期耐力赛曾以总里程排名,1970年代FIA引入积分制以适应商业化需求。
技术积分:部分赛事设“制造商积分”,仅统计指定车型最佳成绩(如WEC的Hypercar厂商杯)。
惩罚机制:违规可能扣减积分(如BoP调整超标),部分赛事设“公平竞赛奖励积分”。
特殊案例
纽博格林24小时:无传统积分,以冠军荣誉为主,但纳入GTWC年度积分循环赛体系。
地区赛事差异:亚洲勒芒系列赛积分规则与WEC同步,但决赛轮权重较低。
当前积分制度设计普遍倾向鼓励长期参赛与稳定性,同时通过BoP技术平衡提升竞争悬念。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