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产车市场推出的终身质保政策主要分为两种模式:一是以核心部件(如动力系统、底盘等)为主的整车质保,二是针对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特定部件质保。其实际价值取决于品牌、车型、政策条款及消费者使用场景。
品牌/车型 | 核心政策 | 覆盖范围 | 条件限制 |
---|---|---|---|
红旗(H9/H5等) | 2023年起部分车型执行整车终身质保 | 涵盖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部件 | 需注册认证,不包含易损件及人为损坏 |
比亚迪(唐/宋系列) | 混动车型提供电池终身质保,燃油车部分标配三年质保 | 动力系统及关键电子部件 | 需按周期保养,电池质保对象为整车所有者 |
蔚来(ET5/ES6) | 电池系统享受终身质保,整车质保期为三年 | 电机、电控、电池、电驱系统 | 行驶里程需控制在指定范围内(一般20万公里) |
哪吒U | 3年/15万公里整车质保,部分用户可申请额外延伸 | 涵盖部分电子元件及机械部件 | 需满足保养周期和里程要求 |
需要特别说明的有:1) 终身质保通常定义为从购车之日起计算,但部分品牌要求车辆必须连续使用且未进行所有权转移;2) 质保范围多限定在主要零部件,易损件(如雨刷、滤芯)和人为操作导致的损坏一般不在保障之列;3) 新能源车的电池质保普遍涵盖10年/20万公里,但需通过厂家电池健康检测。
消费者在选择时应重点关注:是否需要付费进行电池健康检测、质保服务是否需要预约门店、是否被限制在特定服务网络等。据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国产车质保成本占比为12.3%,较合资品牌低6.8个百分点,这说明国产车在制造工艺上已具备一定可靠性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终身质保政策对车企核心零部件质量要求更高,这会倒逼制造商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但消费者仍需结合自身用车需求,例如:若以城市通勤为主且保养规范,终身质保确实能降低维修风险;但若频繁长途行驶或路况较差,则可能面临较高的维修成本分摊。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