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的静音表现近年来有显著提升,但不同品牌、车型差异较大,主要取决于技术投入和成本定位。以下是关键点分析:
1. NVH技术应用
主流车企(如吉利、长城、红旗)已建立专业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团队,采用整车声学包设计,包括:
- 双层隔音玻璃(领克09、红旗H9)
- 发动机悬置优化(长安蓝鲸动力)
- 地毯及轮罩隔音材料(比亚迪汉采用聚氨酯泡沫)
2. 电动化优势
电动车(如蔚来ET7、小鹏P7)因无发动机噪声,先天占优,但需解决电机高频啸叫和路噪。部分车型通过主动降噪技术(ANC)和低滚阻轮胎进一步优化。
3. 车型级别差异
- B/C级车(传祺GA8、红旗H9)普遍采用全车隔音棉、液压悬置,效果接近合资豪华车。
- A级车(帝豪GL、逸动PLUS)受成本限制,中低速尚可,高速风噪明显。
4. 实测数据参考
某第三方测试显示:
- 吉利星瑞60km/h车内噪音58.2分贝(同级合资车约57.8分贝)
- 理想L9怠速噪音35分贝(奔驰S级为34分贝)
5. 用户痛点
- 部分低价车型为降本缩减隔音材料,导致底盘隔音薄弱
- 自主研发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如奇瑞1.6T)中高转噪声抑制仍逊于德系
6. 行业趋势
激光焊接车身(提升密封性)、主动式发动机支架(长城柠檬平台)、声学夹层玻璃(蔚来ET5)等技术正在下放至15万级车型。
总体而言,20万以上国产车静音已达主流合资水准,但10-15万区间仍有提升空间。消费者选购时应关注实测噪音数据,而非单纯依赖品牌宣传。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