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在夏季高温环境下需要特别注意保养,以下从电池管理、空调系统、轮胎维护等方面提供专业建议:
1. 电池系统保护
避免高温暴晒:持续高温会导致动力电池性能衰减,建议停车时选择阴凉处或地下车库,若长时间停放应保持电量在40%-60%之间。
充电温度控制:尽量选择早晚温度较低时充电,直流快充后电池温度可能升至50℃以上,建议静置30分钟再使用。部分车型配备液冷系统,需定期检查冷却液位。
2. 空调系统优化
预冷技巧:远程启动空调时,先开启外循环排出热气,2分钟后切换内循环提升制冷效率。每月至少开启一次制冷模式防止管路霉变。
滤芯更换:雨季湿度大时建议提前更换PM2.5滤芯,部分车型需同步清洁蒸发箱以防止异味。
3. 轮胎专项维护
胎压调整:夏季沥青路面温度可达70℃以上,胎压应按B柱标定值降低5%-8%,但不得低于最低安全值。配备胎压监测系统的车辆需每日查看数据。
磨损检查:重点关注轮胎内侧磨损情况,新能源车自重较大易出现偏磨,每5000公里建议进行轮胎换位。
4. 高压部件检查
定期检测充电接口氧化情况,雨季潮湿环境可能引发放电痕迹。发现铜绿需用专用接触剂清理。
OBC(车载充电机)散热口要保持清洁,避免柳絮等杂物堵塞导致过热保护。
5. 特殊场景应对
涉水行驶后需检查电池包气密性,观察底盘护板是否有变形。国标要求IP67防护等级可在30cm水深浸泡30分钟,但建议尽量避免涉深水。
长途行驶时,建议每2小时休息一次,利用这段时间检查充电口温度是否异常。
附加知识:
部分车型的BMS系统具有季节性自适应功能,夏季会主动限制快充功率以保护电池。
三元锂电池在40℃以上环境容量衰减速度是25℃时的3倍,而磷酸铁锂电池高温衰减较小但需更精确的SOC校准。
夏季用车建议携带应急设备:绝缘手套(检查高压部件)、急救包(防中暑药品)、多功能应急电源(带胎压检测功能)等。
新能源车夏季保养的核心是温度管理与预防性维护,通过定期检查可显著延长零部件寿命。智能车机系统通常具备夏季保养提醒功能,建议用户及时查看车辆推送信息。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