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不推荐国产车的原因涉及多个维度,既有市场层面的因素,也与消费者认知、产品特性及商业模式相关。以下是具体分析:
1. 利润率差异:合资或进口车型通常定价更高,车行销售此类车型的利润空间更大。国产车因价格透明、竞争激烈,经销商附加服务(如金融、保险)的盈利机会较少,自然倾向引导客户选择高溢价车型。
2. 品牌认知偏见:部分消费者长期认为国产车在技术、可靠性或档次上不如外资品牌。车行为迎合这种心理,可能主动推荐更“有面子”的合资车,尤其在对品牌敏感的三四线市场。
3. 售后盈利结构:进口/合资车的原厂配件、保养费用普遍较高,车行后续可通过售后服务获取长期收益。国产车配件供应体系成熟且成本低,4S店难以通过售后绑定客户。
4. 厂商政策压力:合资品牌厂商对经销商有严格的月度销量考核,未达标会影响返利。车行可能优先冲合资车销量,甚至通过话术贬低国产车以完成指标。
5. 历史技术偏见:早期国产车确实存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依赖外资的问题,但近年头部自主品牌(如吉利、比亚迪、奇瑞)已实现技术突破。部分销售人员仍沿用陈旧认知,忽视国产车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领先性。
6. 消费场景差异:公务用车、企业采购等场景偏好合资品牌,车行会根据客户类型调整推销策略。私人消费者若表现出对品牌的犹豫,销售也可能转向保守推荐。
需注意的是,这种推荐倾向并不完全反映产品真实水平。国产车在10-20万元区间已具备与合资车正面竞争的实力,尤其在新能源领域(如比亚迪DM-i、蔚来换电技术)已形成差异化优势。消费者应结合实际需求对比配置、试驾体验,而非盲目接受车行引导。当前部分国产车的二手车残率偏低问题正在改善,头部品牌已接近主流合资水平。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