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底盘技术已从早期的借鉴阶段发展到如今的自主创新阶段。早期部分车型(如CS75)确实曾借鉴本田CR-V的底盘结构,但近年来通过正向研发已实现显著突破。以下是具体分析:
1. 底盘平台迭代
长安目前主力车型基于全新方舟架构(MPA架构)开发,如UNI-T、UNI-K等车型采用模块化平台,悬架结构(前麦弗逊+后多连杆)虽与CR-V类似,但在材料工艺、轻量化(铝合金部件占比提升)和电控匹配(集成ESP 9.3、智能扭矩分配)方面已超越CR-V的底盘技术。
2. 技术差异点
- 调校风格:长安底盘偏向舒适性优化,采用频率选择性阻尼阀技术(FSD减震器),而CR-V强调运动性平衡;
- 电气化适配:长安新能源车型(如深蓝系列)针对电池布局重新设计底盘刚性(扭转刚度达40kN·m/deg),CR-V混动版仍基于燃油平台改造;
- 智能扩展:方舟架构预留L3级自动驾驶线控接口,CR-V平台智能化扩展能力较弱。
3. 测试标准提升
长安建立重庆垫江试验场,完成30万公里强化耐久测试(远超CR-V的20万公里行业标准),并通过-40℃~80℃全温域验证,底盘可靠性指标已对标国际一线品牌。
4. 供应链自主化
关键部件如转向系统(采用耐世特DP-EPS)、制动系统(博世IPB集成制动)均为定制化开发,非CR-V的通用化供应商方案。
当前长安底盘技术路线更接近大众MQB/丰田TNGA的模块化理念,通过平台共享率75%降低成本,同时保持差异化调校能力。从逆向工程到正向研发的转型,体现了中国品牌在底盘领域的实质性进步。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