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轮胎主要由以下部件构成:
1. 胎面(Tread)
胎面是轮胎与地面直接接触的部分,通常由耐磨橡胶制成,表面刻有花纹以提供抓地力、排水性和抗滑性能。花纹设计分为对称式、非对称式和定向式,适应不同路况和驾驶需求。高性能轮胎的胎面还可能加入硅胶成分提升湿滑路面性能。
2. 胎侧(Sidewall)
胎侧连接胎面与胎圈,起到支撑和缓冲作用,其橡胶需具备抗老化、抗弯曲特性。胎侧印有轮胎规格、品牌、载重指数等信息。部分轮胎的胎侧会加入尼龙或聚酯加强层,增强抗剐蹭能力。
3. 胎体帘布层(Carcass Ply)
由多层浸胶帘线(如聚酯、尼龙或钢丝)构成,是轮胎的骨架结构,决定轮胎的强度与承载能力。斜交轮胎采用交叉帘线层,子午线轮胎(Radial)的帘线呈90度径向排列,降低滚动阻力。
4. 带束层(Belt)
位于胎面与胎体之间,通常由钢丝或凯夫拉纤维编织而成,用于固定胎体并增强胎面刚性,防止刺穿及分散冲击力。高性能轮胎可能采用多层带束设计。
5. 胎圈(Bead)
由高张力钢丝包裹橡胶制成,确保轮胎与轮辋紧密贴合,防止漏气。胎圈边缘常设计为气密层,与轮毂接触面可能加入芳纶纤维强化。
6. 内衬层(Inner Liner)
无内胎轮胎的核心部件,由气密性优异的卤化丁基橡胶构成,替代传统内胎的功能,直接防止空气渗漏。
7. 趾口(Bead Toe)与跟口(Bead Heel)
胎圈与轮辋接触的精密部位,趾口为内侧接触面,跟口为外侧,二者配合轮辋形状确保密封性。
8. 排水沟(Grooves)与刀槽花纹(Sipes)
胎面上的纵向沟槽用于快速排水,横向刀槽花纹则提升雪地或泥地抓地力。非对称轮胎的内外侧沟槽设计可能不同。
9. 防擦条(Rim Protector)
部分轮胎胎侧突出的橡胶条,保护轮辋免受路缘剐蹭。
补充知识:
速度等级标记(如V、W等)表示轮胎可承受的最高时速。
缺气保用轮胎通过加厚胎侧或内置支撑环实现零压行驶。
自修复轮胎内壁涂有密封胶,可自动修补小穿孔。
静音棉轮胎在胎内侧贴合多孔吸音材料降低噪音。
环保轮胎使用橘油或大豆油替代部分石油原料,减少滚动阻力5%-15%。
轮胎制造涉及150种以上原材料,硫化工艺温度需精确控制在150°C±2°C以保证性能均衡。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