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检测车轮角度时,主要涉及以下关键参数和技术要点:
1. 前轮外倾角(Camber)
指车轮中心平面与垂直线的夹角。正外倾角表示车轮上端向外倾斜,负外倾角则向内倾斜。影响轮胎接地面积和侧向抓地力,一般轿车外倾角为0.5°~1°,运动车型可能为负值以提升弯道性能。外倾角异常会导致轮胎单侧磨损。
2. 前束角(Toe)
车轮前端向内或向外的角度差,分为前束(Toe-in)和前展(Toe-out)。前束过大会导致轮胎内侧羽毛状磨损,前展过大则加剧外侧磨损。普通车辆前束角通常为0°~0.2°,越野车可能调至0.3°以增强直线稳定性。
3. 主销后倾角(Caster)
转向轴中心线与垂直线在侧视图上的夹角。正后倾角(转向轴向后倾斜)提供方向盘回正力,典型值为2°~5°。高性能车辆可能增大至7°以提升高速稳定性,但过大角度会导致转向沉重。
4. 主销内倾角(SAI)
转向轴中心线与垂直线在前视图上的夹角,通常为8°~15°。与车轮外倾角共同形成转向回正力矩。若主销内倾角异常,可能伴随转向跑偏或方向盘不正。
5. 包容角(Included Angle)
主销内倾角与外倾角之和,用于诊断悬架部件变形。例如麦弗逊悬架正常包容角为10°~14°,若测量值超标则需检查减震器或转向节是否弯曲。
6. 转向角(Turning Angle)
车辆转向时内外轮的角度差,通常内轮转角大于外轮(阿克曼几何设计)。乘用车内轮最大转角约为35°~40°,商用车可能达到45°。转向角失调会导致轮胎搓胎或转向不足。
7. 推力角(Thrust Angle)
后轮总前束方向与车辆中心线的夹角,应接近0°。若后轴偏移或前束不对称(如单侧悬架变形),推力角偏差超过0.5°即需校正,否则车辆会出现"拉航"现象。
扩展知识:
现代四轮定位仪采用CCD摄像头或3D成像技术,测量精度达±0.01°。
部分豪华车型配备主动后轮转向系统,低速时后轮反向偏转(如宝马5系最大2.5°),高速时同向偏转提升稳定性。
非独立后悬架(如扭力梁)需通过调整偏心螺栓或垫片修正推力角,而多连杆悬架可直接调整控制臂。
越野车常设计较大的主销后倾角(如陆巡6°)以适应非铺装路面,但需配合转向阻尼器抑制方向盘摆动。
检测时需确保车辆处于水平台架,胎压合规,悬架预压释放(模拟空载状态)。数据异常应优先检查悬架衬套、球头等磨损件,而非盲目调整,因机械损耗导致的虚位会直接影响测量准确性。定位参数需参考原厂维修手册,新能源车因电池重量分布差异可能需特殊设定。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