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动液不是像机油或玻璃水那样“添加”的消耗品,而是需要进行检查与更换的液压油液。其核心在于维护而非简单地“加注”。
制动液储存在发动机舱内的制动总泵储液罐中。正常情况下,其液位会随着制动摩擦片的磨损而轻微下降(因为制动分泵的活塞伸出,需要更多制动液填充管路),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液位过低,低至储液罐的MIN(最低)刻度线以下,或仪表盘上的制动报警灯亮起,则意味着制动系统可能存在异常,需要立即进行检查。
盲目添加制动液是极其危险的行为。如果液位异常降低,通常原因如下:
1. 制动片磨损至极限:这是液位下降最常见的原因。当更换新的制动片后,分泵活塞复位,液位会回升至正常位置。
2. 制动系统泄漏:这是非常危险的故障。制动液可能在分泵、管路或接头处发生泄漏,导致制动力严重下降甚至完全失效。
若只是因为制动片磨损而液面偏低,在更换新制动片前不建议直接添加制动液。否则更换新片时,活塞顶回会导致储液罐内液位过高甚至溢出,而制动液具有强腐蚀性,会损坏机舱内的漆面和零部件。
最重要的是,制动液具有吸水性。随着时间推移,它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其沸点降低。在连续高强度制动时,可能发生气阻现象,造成制动踏板变软、制动力衰减,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制动液需要定期更换,而非“添加”。
项目 | 详细信息 | 备注 |
---|---|---|
主要功能 | 在液压制动系统中传递压力,将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的力转化为制动力。 | 是制动系统的“血液”。 |
常见类型 | DOT3, DOT4, DOT5.1(均为醇基型), DOT5(硅基型) | 需严格按照车辆手册规定的型号使用,不得混加。 |
更换周期 | 建议2年或4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具体遵循车辆保养手册。 | 可用制动液检测笔测量含水量,若含水量>3%则需更换。 |
核心性能指标 | 干沸点、湿沸点 | DOT4的干沸点一般>230°C,湿沸点一般>155°C。 |
总结:对于制动液,车主应做的是定期检查液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MAX与MIN刻度之间),并严格按照保养手册的周期或检测结果进行更换。如果发现液位异常过低,切勿自行添加,应立即前往专业的维修机构进行全面的制动系统检查,排除安全隐患。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