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制动是通过切断供油并利用发动机内部阻力降低车速的技术,主要用于长下坡或频繁制动场景以减少刹车系统热衰减风险。以下是具体实现方法和相关知识:
1. 手动挡车型操作
- 降挡操作:在适当转速区间(通常2000-3000rpm)逐级降挡,通过更高挡位齿轮比放大发动机制动效果。例如从5挡降至3挡,发动机转速提升约40%-50%,制动扭矩显著增加。
- 补油技巧:降挡时需配合补油(Heel-Toe动作),使发动机转速与降挡后挡位匹配,避免后轮锁死(尤其后驱车)或传动系统冲击。
2. 自动挡车型解决方案
- 手动模式:切换至"M"或"S"挡,通过拨片或换挡杆强制降挡,现代变速箱会智能控制降挡转速差。
- 限挡功能:部分车型设有限制最高挡位按钮(如「L」挡),可强制变速箱不升过指定挡位维持高转速。
- 越野模式:配备陡坡缓降系统的车辆会自动激活发动机制动,如路虎全地形系统可联动ABS实现1-30km/h精确控速。
3. 发动机工作原理影响
- 压缩阻力:四冲程发动机在减速时活塞需压缩气缸内空气,2.0L自然吸气引擎约产生15-20kW制动功率。
- 泵气损失:节气门关闭时进气歧管形成真空(约-80kPa),增大曲轴旋转阻力。
- 涡轮反拖:增压车型中涡轮叶片会形成额外气流阻力,柴油机因高压缩比(16:1以上)制动效果比汽油机高30%-40%。
4. 工程优化设计
- 排气制动:商用车标配排气蝶阀,关闭时使发动机变为空气压缩机,制动功率可达引擎标定功率的80%。
- 可变气门升程:本田VTEC、宝马Valvetronic等系统可通过延迟气门关闭时机增强制动效果。
- 混合动力系统:丰田THS-II在B挡位下会加大电机反拖扭矩,同时给电池充电实现能量回收。
5. 使用注意事项
- 转速红线:汽油机不宜持续超过4500rpm,柴油机不超过3000rpm,避免润滑不足导致活塞环异常磨损。
- 油温监控:长时间制动可能使机油温度升至130℃以上,需关注仪表提示。
- 轮胎附着力:低附着力路面(冰雪/砂石)慎用,尤其前驱车降挡可能引发转向不足。
6. 效率对比数据
- 在6%坡道下:
- 纯刹车:制动盘温度每分钟上升80-120℃
- 联合制动:发动机制动承担60%负荷,制动盘温升仅30℃/min
- 燃油经济性:下坡时发动机制动可实现零喷油(DFCO断油模式),相比空挡滑行节油约12%。
正确使用发动机制动可使刹车片寿命延长2-3万公里,同时减少刹车粉尘排放。现代EURO 6标准车型会优先调用发动机制动以满足RDE颗粒物排放要求。实际驾驶中需结合坡度、载重、路面条件综合判断挡位选择,重型货车建议在坡度大于3%时就必须启用该功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