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季是否需要热车取决于变速箱类型和使用环境,不同变速箱的热车需求有所差异:
1. 传统自动变速箱(AT)
- 低温环境下变速箱油(ATF)黏度升高,流动性变差,可能导致换挡迟滞。建议启动后怠速运行1-2分钟,待油温略微上升后再平稳行驶,避免急加速。老旧车型尤其需要注意,因为其液压控制系统更依赖油液流动性。
2. 双离合变速箱(DCT)
- 干式双离合对温度更敏感,寒冷时离合器片摩擦系数变化可能导致闯动。湿式双离合虽通过油液润滑,但低温下仍需缓行1-2公里让油液循环充分。大众DSG等车型的低温保护程序会限制档位,此时强制升档可能加剧磨损。
3. 无级变速箱(CVT)
- 钢带传动依赖油压控制,-10℃以下时油液流动性下降明显。斯巴鲁等厂商建议严寒环境下原地热车30秒后以低于40km/h车速行驶一段距离,待油温表指针脱离低温区再正常驾驶。
4. 手动变速箱(MT)
- 齿轮油低温变稠会导致换挡生涩,但不需要原地热车。正确做法是点火后挂空挡慢速行驶,通过齿轮转动自然升温。北方地区可更换75W-90等低温性能更好的齿轮油。
补充建议:
长期低温地区可加装变速箱油温预热装置,或选择具备恒温管理系统的车型(如奔驰7G-Tronic的集成式油冷器)。
避免P档热车,变速箱在N档时油泵才能充分循环油液。部分ZF 8HP变速箱在-20℃以下会主动触发预热模式。
电动车型的减速器(单速变速箱)同样需要关注低温保护,特斯拉等车型的电池预热系统会同步对传动系统加温。
数据显示,-15℃环境下未经预热的变速箱前5公里磨损量是正常工况的3倍。但过度热车(超过5分钟)会导致燃烧室积碳,正确做法是结合转速表判断——怠速稳定后即可起步,初期保持引擎转速不超过2000转。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