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的平顺性通常优于传统燃油车,主要原因涉及动力系统结构、能量传递方式和振动抑制设计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具体分析:
1. 动力传输结构简化
电动汽车采用电机直接驱动,省去了燃油车复杂的多档位变速箱、离合器、液力变矩器等机械传动部件。电机通过固定齿比减速器将动力传递至车轮,全程无换挡顿挫,加速线性且响应迅速。传统燃油车的内燃机需在特定转速区间才能输出最佳扭矩,换挡时动力中断和扭矩波动不可避免。
2. 电机扭矩特性优势
电机在启动瞬间即可输出最大扭矩(部分车型如特斯拉Model 3峰值扭矩可达600N·m以上),且扭矩输出曲线近乎线性。相比之下,内燃机需达到一定转速才能释放峰值扭矩,涡轮增压车型还存在涡轮迟滞现象。电机的高响应性使车辆在0-50km/h城市工况下加速更连贯。
3. 振动与噪声控制
内燃机因燃烧爆震、活塞往复运动产生高频振动,需通过平衡轴、悬置系统等被动减振。电机仅存在电磁力引起的微弱振动,且转速范围宽(普遍可达15000转/分以上),无需频繁启停。电动车通常将电机封装在隔音罩内,配合声学玻璃进一步降低路噪,NVH表现提升显著。
4. 能量回收系统的优化
现代电动车具备可调能量回收强度功能(如比亚迪e平台3.0的IPB系统),通过标定电机反拖扭矩的介入梯度,实现接近燃油车滑行质感或单踏板模式。部分车型采用CRBS协调制动,机械制动与电制动无缝衔接,避免传统刹车点头现象。
5. 悬架系统的适配升级
高端电动车型普遍采用更低重心设计(电池平铺于底盘),配合自适应空气悬架(如蔚来ET7的CDC+空气弹簧组合)或主动悬架系统,有效抑制俯仰与侧倾。特斯拉Model S Plaid甚至在后桥搭载扭矩矢量分配系统,进一步提升弯道稳定性。
补充知识:电动车平顺性亦受制于电机类型,永磁同步电机因高功率密度和效率被广泛应用,但异步电机在高速区间更平顺;部分厂商通过谐波抑制算法降低电机高频啸叫。未来,轮毂电机技术可能彻底取消传动轴,进一步消除动力传递振动源。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低价电动车为控制成本可能简化悬架结构(如扭力梁非独立后悬),或使用低品质轮胎,反而影响滤震表现。整体而言,电动化架构为平顺性提供了先天优势,但最终体验仍取决于厂商的调校水平。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