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车型的灯光高度调节通常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方式,具体操作因车型和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详细的调节方法和相关知识:
一、手动调节方法
1. 驾驶舱内调节
* 部分车型(如思域、CR-V中低配)配备方向盘左侧的物理旋钮,标注数字0-3档,数字越大灯光照射角度越高。夜间应在平坦路面调节,建议先用低档位避免眩目。
* 需注意:空载状态建议调至1档,满载或后备箱负重时调至2-3档补偿灯光下压。
2. 引擎舱机械调节
* 找到大灯总成后部的白色或银色六角调节螺栓(带齿轮状纹理),使用4mm内六角扳手操作:
- 垂直方向调节螺栓:控制灯光高低
- 水平方向螺栓(部分车型有):控制左右偏转
* 专业建议在距墙5米处调试,近光灯切线应低于车灯中心点10-15厘米。
3. MPV车型特殊设定
* 奥德赛等车型因车身结构,大灯调节范围更大,需特别注意第三排载客时的灯光补偿。
二、自动调节系统
1. 自动水平调节(如雅阁高配)
* 车辆启动时大灯会自检并完成校准,若出现故障码需用专用诊断仪复位。
* 该系统依赖后悬挂高度传感器数据,更换减震器后需重新标定。
三、法规与安全须知
1. 依据GB7258标准,近光灯照射高度不得高于1.1米(10米距离测量)。
2. 氙气大灯车型必须配备透镜和自动清洗装置,否则无法通过年检。
3. 错误调节可能导致 LED大灯出现过早光衰,建议在4S店使用校正仪操作。
四、特殊场景处理
越野改装后:底盘升高需同步调整大灯角度,避免形成危险照射盲区。
更换灯泡后:务必重新校准焦点位置,否则会出现散光现象。
若调节后仍出现照明异常,可能是大灯电机、车身高度传感器或BCM模块故障,建议使用HDS诊断仪读取具体故障码。夜间行车时,合理的灯光高度可提升约40%的道路标识识别率,建议每2万公里检查一次灯光参数。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