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线控制动系统(Brake-by-Wire)是一种通过电子信号传输取代传统机械或液压连接的制动技术,其核心在于利用电子控制系统替代部分或全部物理传动结构。以下是该系统的主要特点和技术细节:
1. 组成与工作原理
- 电子控制单元(ECU):接收制动踏板位移传感器信号,计算需求制动力,并指令执行机构(如电机或液压阀)生成制动力。
- 冗余设计:通常配备双电路电源、多重传感器和备份ECU,确保单一故障时仍能维持基础制动功能,符合ISO 26262功能安全标准。
- 执行机构差异:分为两类——
*电液式(EHB)*:保留部分液压管路,通过电机驱动液压泵建压;
*纯电动(EMB)*:彻底取消液压部件,由电机直接驱动制动钳,但目前因法规和可靠性要求尚未大规模商用。
2. 技术优势
- 响应速度提升:电信号传输延迟仅毫秒级,较液压系统缩短50%以上,尤其匹配自动驾驶紧急制动场景。
- 能量回收优化:与再生制动系统协同控制,可动态分配摩擦制动力与电机制动力,提升电动车续航里程3%-8%。
- 结构轻量化:EMB版本可减重约5kg/车轮,降低簧下质量改善操控性。
- 功能扩展性:支持自定义踏板感特性、自动驻车力矩精确控制等智能化功能。
3. 关键技术挑战
- 可靠性验证:需通过10^8次以上循环测试验证执行器寿命,且-40℃~85℃环境温度下性能衰减需小于15%。
- 法规滞后:现行GB 21670-2008仍基于液压制动制定,EMB系统需额外满足冗余度要求。
- 抗干扰设计:总线通信需符合CAN FD或FlexRay协议,电磁兼容性需达到ISO 11452-4标准。
4. 应用现状与发展
- 博世iBooster+ESPhev组合已用于特斯拉Model 3等车型,可实现140ms内建立100bar制动压力;
- 采埃孚开发的完全线控系统计划于2025年量产,集成车辆动力学控制器(VDC)进一步简化架构;
- 未来可能与轮毂电机、线控转向构成完整底盘域控制网络,支持L4级以上自动驾驶制动需求。
该技术的普及将重构制动系统供应链,传统真空助力器供应商面临转型,而电控软件、高精度位置传感器等领域将迎来增长机遇。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