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动附着系数(μ)是描述轮胎与路面之间摩擦性能的关键参数,直接影响制动效率和安全性。其计算和影响因素如下:
1. 基本计算方法
附着系数定义为制动力(F_b)与垂直载荷(F_z)的比值:
\[ \mu = \frac{F_b}{F_z} \]
其中:
制动力可通过车轮扭矩传感器或减速测量获得;
垂直载荷为车辆重量分配在轮胎上的正压力(静载+动态转移载荷)。
2. 试验测定方法
道路测试:通过制动试验采集减速度(a)数据,结合重力加速度(g)计算:
\[ \mu \approx \frac{a}{g} \]
需排除空气阻力及传动阻力影响。
实验室测试:使用平板式或滚筒式摩擦测试仪模拟轮胎-路面接触,直接测量μ值。
3. 动态修正因素
滑移率(s):峰值附着系数通常出现在10%~30%滑移率区间,计算公式为:
\[ s = \left(1 - \frac{v_{\text{轮}}}{v_{\text{车}}}\right) \times 100\% \]
其中 \( v_{\text{轮}} \) 为车轮线速度,\( v_{\text{车}} \) 为车速。
载荷转移:制动时前轴载荷增加,后轴减少,需按动态轴荷重新计算μ值。
4. 影响因素扩展
路面条件:干燥沥青μ≈0.8~1.0,湿滑路面降至0.3~0.6,冰雪路面仅0.1~0.2。
轮胎特性:胎面花纹深度、橡胶硬度(夏季胎与冬季胎差异)、接触面积(胎压影响)。
温度:橡胶摩擦系数随温度升高先增后降,冰雪路面低温时μ更低。
车速:高速制动时易发生水膜效应(滑水现象),μ急剧下降。
5. 工程应用扩展
防抱死系统(ABS)调节:通过实时监测μ-s曲线,将滑移率控制在峰值附着区间。
法规要求:ECE R13规定乘用车干路面μ≥0.75,湿路面≥0.45。
6. 理论模型
Pacejka魔术公式:经验模型描述μ-s非线性关系,参数包括路面类型、胎压等:
\[ \mu(s) = D \sin(C \arctan(Bs - E(Bs - \arctan(Bs)))) \]
实际工程中需结合动态测试与模型仿真,针对不同工况优化制动系统参数。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